培養具備完整英語溝通「能力」的世界公民 逐鹿國際職場


 

       今年五月才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三屆英語國際語ELF國際年會(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Vienna 2010),是一件在英語教學界的難得盛事,透過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李幸瑾助理教授以及ETS台灣區代表王星威的二文分享,可讓讀者一窺這場英語國際語年會的精華所在,實有助台灣的英語文教育跟國際英語教育之潮流接軌。

 
       另一方面,今年七月間台灣各界對於大學升學考試是否加考英語聽力測驗議論紛紛,正反聲浪此起彼落。有人認為,加考英聽測驗是提升台灣大學生之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歷程,更是國際趨勢使然;也有人認為,雙峰化的社經問題,已使得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更大,加考英聽可能只是造成弱勢家庭學生的負擔。撇開這些爭議的論點不談,讓我們再回到英語教育的本質來看,英文老師究竟該「教」的是什麼?學生該「學」的理由又為何?無論是哪一個問題,答案絕都不是「考試」,而應該是實際的「能力」。這些所謂的「能力」不僅影響了學生個人的職涯發展與成果表現,也將連帶影響全台灣普遍的國際化能力水平。能力考試是一個工具,凡該學的能力,在學習後都應該用客觀的評量工具測量其學習成就。社會貧富不均,更應該面對問題效法韓國政府的國家語言政策,由政府提供公共化的英語教育來解決問題,不要讓英語能力不足的問題延到下一代,形成更嚴重的社經階級落差。
 
       本協會理事長陳超明教授所指導研究的一則〈台灣公務人員英文能力現況調查報告〉,發現了公務人員的英語聽力比全國平均聽力少了40分,再度證實台灣的學生聽力不足問題一直延伸到職場。
 
       因此,綜觀以上的時事與現象,本期English Career規劃了「提升英語文實用能力專題」,正是為了真正促進學生完整且平衡的英語「實戰力」而來,我們因而向幾位學者專家邀稿,並分別從聽、說、讀、寫等各個面向切入,由平時的教學管理做起,讓學生提升完整的英語實用能力。分享的作者有曾任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的李振清教授,由宏觀的思維、策略面探討大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問題,也分別由聽、說、讀、寫各個面向旁徵博引國內外研討會、大師、專家、書籍、文章等寶貴論述,供讀者一個方便的索引地圖。台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談判及同步翻譯中心陳彥豪主任、本會陳超明理事長及香港大學應用英語研究中心的Ken Hyland主任分別由聽說、閱讀、寫作等四大能力提出了深度的問題分析、教學方法及各人多年的教學心得。此四篇文章巧妙地匯整成一完整的英語能力教學解決方案,有助於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了解英語聽力考試與其它能力之間的系統關係。見樹又見林。另外,高雄第一科大周天教授的法律英語文教學與考試是高難度ESP領域的趨勢分享,台師大蘇正隆教授的〈童書、工具書與語料庫〉則分別由閱讀好玩的童書、好查的工具書,及運用現代的Google作為語料庫蒐查來學英文,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帶給本刊讀者一些意想不到的英文教學面貌。都是絕妙好文您不可不看。
 
       感謝他們這幾位資深教師無私地分享長期累積的智慧經驗結晶,讓更多的老師們能增長教學功力,嘉惠學子,讓他們成為具備完整溝通能力的世界公民,實在是功德無量,善莫大焉,願藉此教師節時刻向他們致敬,並與諸位教師一起共勉。本刊也趁便向全國教師讀者們說一聲,教師節快樂!
 
 
總編輯 黃敏裕 (Morris Huang )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目前任教於台科大推廣教育中心
 
 

Tags: No tags